- 陕西渭南:非遗传承——核雕上的人生百态-渭南文明网

200一晚同城约茶_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,附近约学生一晚上100块软件,全国900+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

陕西渭南:非遗传承——核雕上的人生百态

来源:渭南文明网  时间:2020-04-10

  “半圆型的坟冢之上,两团云雾似青烟般袅袅升起,云端处停落着雌雄两只蝴蝶,面对面、触角挨着触角,含情脉脉?!鄙挛魑寄鲜谐纬窍厥〖豆ひ彰朗醮笫ν鹾毂蠼泄浒楣适隆读荷讲胱S⑻ā分凶钗矢腥说幕榻?,在核桃与杏核上完美展现,其技艺手法让人惊叹。

  作品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 

  4月5日,记者有幸目睹了《梁祝》核雕作品,圆型“坟?!庇砂敫鎏颂掖蚰ザ?,铁核桃本身的褐红色,与核桃表面凸凹不平的纹路,正好形似一座“坟?!?;“坟?!敝忻俺龅牧酵拧霸莆怼?,则是整个核桃掏空以后,在核桃的表皮纹路加以雕刻,一圈一圈的“云团”轻盈地盘旋而上,将化蝶时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;最为精巧的部分,当属两只蝴蝶,他们由同一个杏核,破开两半,雕刻而成。雄的威武高昂,雌的含蓄委婉,四目相望,触角相依,情意绵绵。

  拇指一般大的蝴蝶 活灵活现 

  这两枚如拇指大小的蝴蝶,翅膀薄如蝉翼,姿态优美,振翅欲飞,上面每一道深深浅浅的花纹都不尽相同,眼睛如针尖大小,却灵动传神,“梁?;痹谕鹾毂蟮木肝⒌裰械靡灾叵?,意境却更加深远。

  王红斌的秦派核雕有别于平面雕刻,是立体微雕,形态各异,惟妙惟肖,形神兼备。作品中往往需要用剜、刻、拨、挑、刮、削等数十种特制的专用刀具与技法,根据果核结构中空的特点设计题材,在一核上雕琢大千世界,一平方厘米之内山水鱼虫、人物鸟兽活灵活现,微乎其微之间展现了故事起伏和形态情景。

  特制专用的雕刻刀具 

  《梁祝》整个作品更是微雕技艺的一次集成展现,王红斌向记者介绍道,整个作品中,最难的部分就是“两团云”,他们是由一个核桃雕成,核桃被掏空后,表皮没有支撑,云团的纹路全靠着雕刻时手的力度来把控,稍有不慎就会断掉。王红斌说,整个作品最薄的地方能照出影子来,而作品中最传神的两只蝴蝶,大胆运用了破核技法,这不是简单的劈开就行,雕刻都是借势而成,蝴蝶的翅膀、尾巴、头部如何布局,下刀之前心里已经演练了上千遍,这不仅考验着雕刻人的熟练技法,还有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。

  一颗被雕刻的果核 

  王红斌的核雕是以微雕见长,主要靠着手眼协作,眼到之处,手必到达,以手部的微动来完成。王红斌这样形容他的雕刻状态,全身心投入,就像百米赛跑一样,只能向前跑,停不下来,经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。因为需要安静的环境,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夜间完成,《梁?!非昂蠡ǚ蚜巳鲈虏磐瓿?,也是一种毅力的考验。

  “自己打小喜欢艺术,也付出了很多,当年为了学美术,必须到城里条件好的学校,当时城里学校没有住宿条件,刚开始住在会议室,最后借住在同学家,数九寒冬,有一次取暖的暖壶漏水,早上起来脚和褥子冻在一块了?!被匾淦鹨郧凹杩嗟难б罩罚鹾毂蟾锌蚯?,这么多年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未曾改变。

  美院毕业后,王红斌先是在学校当老师,后来转入机关工作,但从来没有放弃过,研究核雕二十多年,作为秦派核雕的代表人,技法主要是浅浮雕刻和镂空雕刻为主,材料大部分取之于当地,以核桃、桃核、杏核等果核为主,为此王红斌还培育了自己的核桃园,从种树、嫁接到雕刻、鉴赏,核桃成了他最了解的“人”,遇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异形核桃,他马上收藏起来,作为创作的主要材料。

  王红斌的雕刻工作室是一间窑洞,到处散落着雕刻的痕迹,一张靠在墙角的桌子,已经看不到原本的颜色,上面全是雕刻用的工具,一盏老旧的台灯,两块磨石,经常使用的磨头以及各种型号的刻刀就有上百种,可以想象很多个夜晚,他都是静静地坐在这里,全神贯注地,一刀一刀地雕刻着属于他的“微观世界”。

  “雕刻不是简单的模仿,不能仅仅停留在雕刻的技法上,更需要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?!蓖鹾毂笕衔桓龊玫暮说褡髌芬泄适?,要有独一无二的灵魂,就像英国作家王尔德诗句那样,“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”,他的目标是向大师看齐。

  作品《对峙》 

  在王红斌的作品展示室里,珍藏着他近年来的一些代表作品。2018年所雕刻的《对峙》,在一个椭圆的核桃上面,一只蜜蜂和一只小昆虫相互对峙,怒目圆睁,互不相让。王红斌说,这个作品反映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,椭圆的核桃就像一个地球,而蜜蜂和昆虫则是地球上一大一小两个国家,黄豆大小的蜜蜂翅膀半开,目视前方,而米粒大小的昆虫,则翅膀闭合,全神贯注,盯紧对手,对峙时紧张的感觉像要一触而发?!拔⒌裰刑乇鹗茄劬?、细微的面部表情,几乎小到了微毫米,这些都要在显微镜下雕刻完成?!蓖鹾毂笏?,以前学习画画,细微的画不出来,但核雕不仅能雕出来,而且更加立体逼真,更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展现出来。

  王红斌的作品不仅有家国大事,还有着乡愁趣味。《夏收》是在一把普通的鞋刷柄上雕刻而成,鞋柄的侧面有一顽童躲在角落,手中拉着长绳子的一端,循着绳子另一端是一个捕鸟竹筛,竹筛旁是一个个麦草垛,还有晾晒的麦子、搅麦耙子、簸箕,夏收时麦场情形逼真地呈现了出来,柄端还有另外一个小孩,趴在地上看着这一切,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儿时珍贵的回忆,值得细细品味。

  核雕吊坠 

  王红斌说,他的作品数量不大,但每一件都是用心打磨,今年是鼠年,他用12颗山核桃雕刻了一条“年年有余”的手钏,每一颗上面都有一条鱼,搭配有中国吉庆寓意的荷花、莲藕和金元宝等,12条鱼姿态各异,其中一颗上雕刻了一只顽皮可爱的小老鼠,米粒大小,与上面的鱼、金元宝、莲藕相映成趣,每一颗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。

正在雕刻作品

  “果核上做画,让作品讲故事”,这是王红斌从事核雕艺术多年的感悟,每一件作品都无法复制,雕刻不仅有技法,更是用心去体味人生百态后的一种情感升华。

 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、喜欢核雕艺术,更好的传承这门技艺,王红斌和渭南的非遗传承人、工艺美术大师多次走进校园,教授指导感兴趣的学生。王红斌说,他愿意作为一个领路人,一方面传授技艺,让孩子们领略雕刻的艺术文化,另一方面在传与承的延续下突破传统,让核雕得到更好的发展。(渭南日报 记者 姚二曼 刘雪妮)

操作选项

字体大小
宽屏阅读
打印文本